聚全球英才智力,助推高质量发展。10月30日上午,中国山东第十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暨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在威海开幕!
大会期间,举办开幕活动、展示洽谈、峰会论坛、建言献策座谈会、项目签约等8大板块25场活动。
大会呈现出专家人才层次更加高端化、办会方式更加专业化、项目对接更加精准化、大会服务更加智能化的特点。
开幕仪式上,颁发了“齐鲁友谊奖”“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发布了人才支撑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威海宣言。
随着大会开幕,本届“海洽会”暨威海“英创会”成果展示也在威海国际展览中心启动。
自2001年以来,山东省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海洽会”,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山东的影响力知名度。九届“海洽会”吸引了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来鲁创 业,共引进海外留学人才4500余名,高新技术创业项目3000多项,留学人员创办企业700多家,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中国山东第十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暨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院士座谈会举行。五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人才招募及新旧动能转换建言献策。
会上,杜善义、束怀瑞、雷清泉、焦念志、李阳五位院士分别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及经验,从人才培养招募、海洋经济发展、环境营造、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项目路演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合作竞拍会举行,14项创新创业项目一次展演。
“青优计划”招聘会及中高端人才招聘会在威海国际展览中心C馆举行,招聘会上共有80家用人单位、670个高薪岗位虚位以待。
中高端人才招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引领, 为我省企业和海内外优秀人才搭建面对面交流平台,旨在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来鲁就业创业。
中国山东第十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一带一路”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举行,“一带一路”国际产学研合作联盟同时揭牌。
本次论坛以“国际融通 产教融合 技能发展”为主题,汇聚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大批企业界的代表,深入探讨职业教育应用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分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生成与国际合作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
会上,来自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行业、企业、学校代表,共同倡议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产学研合作联盟,举行合作联盟揭牌仪式,并发布《威海倡议》。
中国山东第十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峰会论坛举行。论坛现场,针对威海如何开展人才培养和招贤引才,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思路。
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威海要把握供给侧创新驱动的主线,持续推进制度、知识和人才的供给变革,并通过劳动就业从劳动密集到知识集约的升级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贾康
对威海来说,引进高精尖的人才是重点,但是一般的技术员工也不可或缺。要尊重每一个创新人才的个性,培育出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
——信中利资本集团合伙人万晓阳
吸引人才不是光靠钱和物就够了,最重要的还是能提供一个平台,点燃人才心中的梦,实现人才心中的梦。
——阿里钉钉副总裁白惠源
威海的传统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头戏,应该在提高人才待遇、搭建人才发展需要的平台基础上,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军
独木不成林。人才也一样,具有很强的聚集效应。威海应该将高校、企业的力量整合起来,打造一个开放、共建、共享的人才生态链,让参与方都能受益,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
——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黄峰
希望威海把培养人才放在重中之重,多注重人才创新、机制创新,培育创新环境,打造创新平台,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推进创新发展。
——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原副主任、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会长毕结礼
中国山东第十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暨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经过友好洽谈和交流,取得了可喜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大会已成功对接人才合作项目3661个。
10月30日下午,30个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参加本次签约仪式的不仅有外国专家合作项目、海外留学人员合作项目、国内博士后合作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还首次增加了“青优计划”人才引进签约项目。